一個人能夠背起多少往事
照片提醒我單獨的存在著
當情緒陷入不可自拔的泥沼
路過的你,是否會撈起我
夢
奇幻又無奈的旅程
在濕溽血紅的被單中
被迫回到這個世界
2009年2月28日 星期六
[轉]紐西蘭十二歲的界限‧獨立精神(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
◎紐西蘭十二歲的界限‧獨立精神
「來來來,我們講清楚,我們家是要採取中式還是紐西蘭式?」一位台灣移民父親,面對吵著要把頭髮挑染成綠色的十七歲女兒,劃下道兒:「若是採取中式,我養你到大學畢業找到工作,你呢,凡事都聽我的;若是採取紐西蘭式,你愛幹什麼幹什麼,但是現在就給我搬出去!」
不用說,這女兒是屈服了。
但是其實這不公平。這女孩十七年來都是按照中式教養法長大,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從來不知外面的風雨。她住
在紐西蘭,但沒有真的過紐西蘭日子。忽然以「搬出去」要脅她,她沒有能力抗拒。
若把這故事講給土生土長的紐西蘭年輕人聽,對方可能不懂:他若要染頭髮,不需要跟他爸媽說,他自己打工賺的錢,要用來染自己的頭髮,不關別人的事。
他頂著新髮型回家,父母看見,即使心裡很不以為然,可能駭笑,可能假裝沒看見,但是絕不敢說「給我滾!」,因為,他說不定真的就搬走了。
紐西蘭是非常年輕的國家,冒險拓荒的精神處處可見。荒野登山長途健行是許多家庭扶老攜幼的年度活動,打
獵露營劈柴生火是男孩子應備的技能。做父親的,以及學校老師,唯恐孩子嬌慣,不能在險惡的環境中生存,經常要帶他們到山林裡去回味「篳路藍縷」的艱辛。
在山裡,他們會告訴孩子們,遇到困難,你就得「堅強起來」(Toughen up)。艱難困苦只能當成笑話帶過,叫苦叫累太遜了,得不到同情。
依照紐西蘭法令,十二歲的孩子就可以駕駛農場上的牽引機,十五歲可以申請學習駕照,十七歲可以取得正式駕照,十八歲可以投票、可以買酒。
在學業上,十五歲可以離開學校,進入職場;十六歲可以申請入職業技術學院;十七歲唸完高中,可以申請入大學。一般文理科系只需三年就可畢業,順利的話,這時才剛滿二十歲。
到這時候,很多人的履歷表已經洋洋灑灑,社會經驗也很豐富。
在這個農業國家,鄉下孩子從小就在自家農場上幫忙:清晨三點起床,給乳牛擠奶;下午三點放學回家,又擠一次奶。十幾歲的孩子對各種農業機具都很熟悉,收割牧草、修剪羊毛,是很得力的幫手,完全可以獨挑大樑。這些工作是有酬的,父母報稅時當成薪資支出。
城市居民,則沿襲英國小手藝人傳統,許多行業都像是學徒制。城裡的孩子,十一二歲開始找事,第一份工作往往是送報紙和傳單。此外,看各人父母的職業,或在修車廠,或在咖啡店打工。會樂器的孩子常常在街頭賣藝,才藝更高的在教堂彈管風琴或帶領唱詩。一位牙醫的兒子特別內向害羞,暑假就被派到海邊的度假屋去油漆整座房子和圍籬。
十六七歲的女孩子最常應徵服裝店員工作,超級市場下午三點以後大半員工都是男女高中生(紐西蘭學校下午三點放學)。麥當勞和星巴克、電影院和披薩店,都是這些無技術勞工的求職目標。他們的工資依法是十八歲以上成人的八成,但工作表現不見得比成人差,因此企業主樂於僱用。
大學生的打工範圍更廣。調酒師、DJ、甚至猛男秀。大學宿舍每層樓有一位助理管理員,都由高年級學生擔任,正式支薪。每個大學生都希望在自己本科範圍內找到實習工作,但實在找不到,在餐廳當侍者也可以湊合。為了賺夠多錢,有的大學生打兩三個工。
沒有打工機會也不必太擔心。紐西蘭政府認為高中畢業就是獨立成人,如果想唸大學,不必倚賴父母,可以跟政府貸款。就算你家是豪門鉅富,政府也不介意,學費、生活費都免利息借給你,每週自動撥款到你帳戶。等唸完書,開始工作賺錢,政府就開始算利息,從你的薪資中扣款。
意思是,你完全可以跟父母決裂。他們不能管控你的前途。
很多年輕人就此脫離家庭,還特意跑到離家最遠的城市去讀書,好避開父母的雷達網;即使仍在本城大學就讀,也可能搬到外面與朋友合租房子住,週末也不回家。
「直昇機父母」在這個國家不太存在。
有一個男生,到別個城市去唸了一年大學,暑假回家,發現他的房間已被母親改裝成書房,他的床被塞進地下室車庫。一個女生,前腳剛搬進大學宿舍,父母後腳就把同個城市裡的自家房子賣了,兩老搬到澳洲去頤養天年。一對姊弟,分別上了大學和技術學院之後,父母就駕船出港,四海遨遊去了。
年輕人有夢想,難道中年人就沒有?「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現在中年的這一代,當年曾經更叛逆:反越戰、反南非種族隔離、反美國核子潛艇到訪,親身經歷使他們明白,青春如烈火,壓制只能助長其勢。
兩代之間的關係是相互的,自由與獨立不是沒有代價。
這樣長大的紐西蘭人,到了老年,也極為獨立。他們堅決不要成為兒女的負擔,即使老伴已去,老人仍寧願自己獨居。政府也鼓勵他們儘量保持獨立,沒必要不用住進養老院。
教會團體、慈善機構及民間組織就結合起來,為高齡者提供居家服務:為輕度失智者送餐、為癱瘓者洗澡、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打掃清潔甚至種花蒔草。兒女縱然同住一城,也僅是例行探視。這個國家因此沒有快被壓垮的老媳婦,沒有肩挑重擔無可分勞的老女兒,倒是有很多已退休的老志工。
求個人獨立的社會,在傳統華人眼中或許嫌冷漠孤寂,但實質效果上,它比較合理而理性,也比較能寬容和尊重。
舉例說,一位台灣移民父親,發現自己已成年(而仍然住在家裡)的兒子竟然是個同志,痛哭流涕,哀嘆「祖上無德,家門不幸」;而在同一個城市裡,一位紐西蘭白人母親,卻正迎接大學剛畢業的兒子,和他的同志伴侶來家過聖誕節。看著兩個年輕人協力幫她整理花園,這母親歡喜地告訴別的客人,她「好像多了一個兒子」。
這樣長大的年輕人是比較成熟的工作者。當他們開始攀爬事業的階梯時,已經不是菜鳥。有這樣長期社會訓練的傳統,紐西蘭的企業主一向把獨立自主、熟悉職場紀律、工作經驗豐富視為員工的固有條件,近年來卻發現新進亞裔員工有時並非如此。一位十二歲移民來紐,現已大學畢業的台灣女孩,就被父母保護得太好,進了一家大公司,仍然像個嬌憨的小公主,工作倫理與工作技能兩缺。她的主管非常困惑,私下詢問別的年輕員工:「這台灣女孩是笨還是怎地?我們怎樣才能讓她明白,我們不是在做遊戲,我們有業績要達成?」
是啊,我們怎樣讓她,以及她的父母明白?
「來來來,我們講清楚,我們家是要採取中式還是紐西蘭式?」一位台灣移民父親,面對吵著要把頭髮挑染成綠色的十七歲女兒,劃下道兒:「若是採取中式,我養你到大學畢業找到工作,你呢,凡事都聽我的;若是採取紐西蘭式,你愛幹什麼幹什麼,但是現在就給我搬出去!」
不用說,這女兒是屈服了。
但是其實這不公平。這女孩十七年來都是按照中式教養法長大,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從來不知外面的風雨。她住
在紐西蘭,但沒有真的過紐西蘭日子。忽然以「搬出去」要脅她,她沒有能力抗拒。
若把這故事講給土生土長的紐西蘭年輕人聽,對方可能不懂:他若要染頭髮,不需要跟他爸媽說,他自己打工賺的錢,要用來染自己的頭髮,不關別人的事。
他頂著新髮型回家,父母看見,即使心裡很不以為然,可能駭笑,可能假裝沒看見,但是絕不敢說「給我滾!」,因為,他說不定真的就搬走了。
紐西蘭是非常年輕的國家,冒險拓荒的精神處處可見。荒野登山長途健行是許多家庭扶老攜幼的年度活動,打
獵露營劈柴生火是男孩子應備的技能。做父親的,以及學校老師,唯恐孩子嬌慣,不能在險惡的環境中生存,經常要帶他們到山林裡去回味「篳路藍縷」的艱辛。
在山裡,他們會告訴孩子們,遇到困難,你就得「堅強起來」(Toughen up)。艱難困苦只能當成笑話帶過,叫苦叫累太遜了,得不到同情。
依照紐西蘭法令,十二歲的孩子就可以駕駛農場上的牽引機,十五歲可以申請學習駕照,十七歲可以取得正式駕照,十八歲可以投票、可以買酒。
在學業上,十五歲可以離開學校,進入職場;十六歲可以申請入職業技術學院;十七歲唸完高中,可以申請入大學。一般文理科系只需三年就可畢業,順利的話,這時才剛滿二十歲。
到這時候,很多人的履歷表已經洋洋灑灑,社會經驗也很豐富。
在這個農業國家,鄉下孩子從小就在自家農場上幫忙:清晨三點起床,給乳牛擠奶;下午三點放學回家,又擠一次奶。十幾歲的孩子對各種農業機具都很熟悉,收割牧草、修剪羊毛,是很得力的幫手,完全可以獨挑大樑。這些工作是有酬的,父母報稅時當成薪資支出。
城市居民,則沿襲英國小手藝人傳統,許多行業都像是學徒制。城裡的孩子,十一二歲開始找事,第一份工作往往是送報紙和傳單。此外,看各人父母的職業,或在修車廠,或在咖啡店打工。會樂器的孩子常常在街頭賣藝,才藝更高的在教堂彈管風琴或帶領唱詩。一位牙醫的兒子特別內向害羞,暑假就被派到海邊的度假屋去油漆整座房子和圍籬。
十六七歲的女孩子最常應徵服裝店員工作,超級市場下午三點以後大半員工都是男女高中生(紐西蘭學校下午三點放學)。麥當勞和星巴克、電影院和披薩店,都是這些無技術勞工的求職目標。他們的工資依法是十八歲以上成人的八成,但工作表現不見得比成人差,因此企業主樂於僱用。
大學生的打工範圍更廣。調酒師、DJ、甚至猛男秀。大學宿舍每層樓有一位助理管理員,都由高年級學生擔任,正式支薪。每個大學生都希望在自己本科範圍內找到實習工作,但實在找不到,在餐廳當侍者也可以湊合。為了賺夠多錢,有的大學生打兩三個工。
沒有打工機會也不必太擔心。紐西蘭政府認為高中畢業就是獨立成人,如果想唸大學,不必倚賴父母,可以跟政府貸款。就算你家是豪門鉅富,政府也不介意,學費、生活費都免利息借給你,每週自動撥款到你帳戶。等唸完書,開始工作賺錢,政府就開始算利息,從你的薪資中扣款。
意思是,你完全可以跟父母決裂。他們不能管控你的前途。
很多年輕人就此脫離家庭,還特意跑到離家最遠的城市去讀書,好避開父母的雷達網;即使仍在本城大學就讀,也可能搬到外面與朋友合租房子住,週末也不回家。
「直昇機父母」在這個國家不太存在。
有一個男生,到別個城市去唸了一年大學,暑假回家,發現他的房間已被母親改裝成書房,他的床被塞進地下室車庫。一個女生,前腳剛搬進大學宿舍,父母後腳就把同個城市裡的自家房子賣了,兩老搬到澳洲去頤養天年。一對姊弟,分別上了大學和技術學院之後,父母就駕船出港,四海遨遊去了。
年輕人有夢想,難道中年人就沒有?「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現在中年的這一代,當年曾經更叛逆:反越戰、反南非種族隔離、反美國核子潛艇到訪,親身經歷使他們明白,青春如烈火,壓制只能助長其勢。
兩代之間的關係是相互的,自由與獨立不是沒有代價。
這樣長大的紐西蘭人,到了老年,也極為獨立。他們堅決不要成為兒女的負擔,即使老伴已去,老人仍寧願自己獨居。政府也鼓勵他們儘量保持獨立,沒必要不用住進養老院。
教會團體、慈善機構及民間組織就結合起來,為高齡者提供居家服務:為輕度失智者送餐、為癱瘓者洗澡、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打掃清潔甚至種花蒔草。兒女縱然同住一城,也僅是例行探視。這個國家因此沒有快被壓垮的老媳婦,沒有肩挑重擔無可分勞的老女兒,倒是有很多已退休的老志工。
求個人獨立的社會,在傳統華人眼中或許嫌冷漠孤寂,但實質效果上,它比較合理而理性,也比較能寬容和尊重。
舉例說,一位台灣移民父親,發現自己已成年(而仍然住在家裡)的兒子竟然是個同志,痛哭流涕,哀嘆「祖上無德,家門不幸」;而在同一個城市裡,一位紐西蘭白人母親,卻正迎接大學剛畢業的兒子,和他的同志伴侶來家過聖誕節。看著兩個年輕人協力幫她整理花園,這母親歡喜地告訴別的客人,她「好像多了一個兒子」。
這樣長大的年輕人是比較成熟的工作者。當他們開始攀爬事業的階梯時,已經不是菜鳥。有這樣長期社會訓練的傳統,紐西蘭的企業主一向把獨立自主、熟悉職場紀律、工作經驗豐富視為員工的固有條件,近年來卻發現新進亞裔員工有時並非如此。一位十二歲移民來紐,現已大學畢業的台灣女孩,就被父母保護得太好,進了一家大公司,仍然像個嬌憨的小公主,工作倫理與工作技能兩缺。她的主管非常困惑,私下詢問別的年輕員工:「這台灣女孩是笨還是怎地?我們怎樣才能讓她明白,我們不是在做遊戲,我們有業績要達成?」
是啊,我們怎樣讓她,以及她的父母明白?
2009年2月27日 星期五
麻煩別人
麻煩別人到底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
通常我們都不喜歡朋友只有在有事情的時候才會想到打電話給自己
而自己呢,又常常在需要別人的時候才打電話給別人
麻煩別人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別人麻煩自己,怎麼說別人也還有想到自己,表示自己還存在別人的通訊錄裡面阿
我是這樣想的
其實只要不要太過於影響我的生活
我都很樂意幫忙別人
不過在麻煩別人的同時
自己還是會去考慮到別人是不是會覺得很討厭~
我覺得麻煩別人不是壞事
但是我怕別人不見得也跟我一樣這麼想
所以~歡迎別人有麻煩是找我幫忙
這樣下次我也有麻煩你的機會
ㄎㄎ
通常我們都不喜歡朋友只有在有事情的時候才會想到打電話給自己
而自己呢,又常常在需要別人的時候才打電話給別人
麻煩別人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別人麻煩自己,怎麼說別人也還有想到自己,表示自己還存在別人的通訊錄裡面阿
我是這樣想的
其實只要不要太過於影響我的生活
我都很樂意幫忙別人
不過在麻煩別人的同時
自己還是會去考慮到別人是不是會覺得很討厭~
我覺得麻煩別人不是壞事
但是我怕別人不見得也跟我一樣這麼想
所以~歡迎別人有麻煩是找我幫忙
這樣下次我也有麻煩你的機會
ㄎㄎ
2009年2月23日 星期一
今日男人樣
我有一雙黑色LEVIS帆布鞋
當初是為了工作的地方要求而買的
後來工作沒做了~
當然鞋子還是會繼續穿
只是每當我穿上他
就有男人上身的感覺
整天都會變得很殺、很衝、很海派、很酷
平常架不起來的車
穿上他也許可以
平常橋不動的別人的機車
穿上他就可以喬的順順順
他大概有賦予我男人的勇氣吧!!
穿上他還會大啖肉食
瞬間從溫柔小綿羊變成暴走族+兇猛野獸
小貝
好像也滿喜歡我這樣海派
酷!!!
哈
當初是為了工作的地方要求而買的
後來工作沒做了~
當然鞋子還是會繼續穿
只是每當我穿上他
就有男人上身的感覺
整天都會變得很殺、很衝、很海派、很酷
平常架不起來的車
穿上他也許可以
平常橋不動的別人的機車
穿上他就可以喬的順順順
他大概有賦予我男人的勇氣吧!!
穿上他還會大啖肉食
瞬間從溫柔小綿羊變成暴走族+兇猛野獸
小貝
好像也滿喜歡我這樣海派
酷!!!
哈
word 是爛東西
word是爛東西
word是爛東西
word是爛東西
word是爛東西
word是爛東西
格式一直跑
表格會自動給我兩個黏在一起
頁首頁尾不聽話,不會聰明一點,自己把數字連著嗎
笨死了!!!
未甚麼我要浪費我的生命跟這些東西周旋
從教師手冊到成果報告書
我受夠了!!!
我受夠了!!!
我受夠了!!!
怪誰
怪我自己
不把工作分配好
怪我自己
甚麼都覺得交給別人做不放心
團長
簡直跟砲灰沒兩樣
還是要謝謝
檀未跟我一起做了很多事情
沒有你我會更抓狂
笑容
我要練習面對挫折與不順也要學會笑容
手指
敲鍵盤敲到快要關節炎了吧
我想
這一切終於快要弄完了!!!
幹
的好
word是爛東西
word是爛東西
word是爛東西
word是爛東西
格式一直跑
表格會自動給我兩個黏在一起
頁首頁尾不聽話,不會聰明一點,自己把數字連著嗎
笨死了!!!
未甚麼我要浪費我的生命跟這些東西周旋
從教師手冊到成果報告書
我受夠了!!!
我受夠了!!!
我受夠了!!!
怪誰
怪我自己
不把工作分配好
怪我自己
甚麼都覺得交給別人做不放心
團長
簡直跟砲灰沒兩樣
還是要謝謝
檀未跟我一起做了很多事情
沒有你我會更抓狂
笑容
我要練習面對挫折與不順也要學會笑容
手指
敲鍵盤敲到快要關節炎了吧
我想
這一切終於快要弄完了!!!
幹
的好
2009年2月22日 星期日
電腦是壞物
電腦是可怕的東西
會讓人一坐下去就起不來
還有會讓我頭暈
手腳冰冷
因為坐太久,血壓會變低
還有會讓我變胖
因為坐著肚子還是會餓,吃了東西還是坐著
更會讓我眼睛不舒服
眼睛快要脫窗
好
但是我還是離不開電腦....
Oops
會讓人一坐下去就起不來
還有會讓我頭暈
手腳冰冷
因為坐太久,血壓會變低
還有會讓我變胖
因為坐著肚子還是會餓,吃了東西還是坐著
更會讓我眼睛不舒服
眼睛快要脫窗
好
但是我還是離不開電腦....
Oops
2009年2月18日 星期三
泰北心得(居然寫了四千字)
◎ 文:邱美瑄
1月22日的上午,我記得那天艷陽高照。十天,讓我開心、難過、感動、成長焦慮、憤怒的十天,要在清邁機場跟這十天說再見了!當我一坐上飛機,短短十天的泰北生活,全部一鼓腦的瞬間閃過我腦海中,五味雜陳的情緒,讓我久久無法平息。因為有太多太多的衝擊,不管是文化上或者是生活上,完全超乎我的想像之外,也因為我是團長,許多的責任與壓力是我沒遇過的。
[在這被世界遺忘的角落,那裡的生活,若非親眼所見,否則真的難以想像。
回國後我仍然時常想起那令我懷念的日子。
土屋牆、茅草屋頂、黃土地、這樣的住屋型態,和台灣擁擠、現代化的水泥大樓相比,完完全全是兩個世界的事。即便是台灣早期的三合院,至少還有使用紅磚頭來蓋房子,但是在那裏,窮苦的人家基本上還是土屋牆,有錢一點的人才有水泥房或者是紅磚房可以住。而幸福的我們,住在聖愛育幼院之家,托范奶奶多年來辛苦的福,我們才有與當地相比算是高級的水泥屋子可住,也才有瓦斯跟熱水可以使用。山上的氣溫溫差非常大,白天中午可以熱到近30度,晚上可能只有5度左右,育幼院的院童通常如果沒有特別的事情,都會在下午就洗澡,也因此都洗冷水澡,他們可以洗到熱水澡的機會幾乎是零,因為一切的資源都很珍貴,必須要愛惜使用,而山上其他人家,如果天冷了哪有台灣甚麼暖爐、暖暖包這些先進的設備,都是全家人圍著火爐,一邊燒木材取暖一邊談天說笑。在這樣的生活下,每個孩子都非常的知足,記得有一天,有個小女孩的鞋子走著走著就壞了,我說要買雙給她,她非常堅持的拒絕我,因為我們去到泰北陪他們教他們,她已經很開心了!她知道不可以再多跟我們要求甚麼,在那當下我突然覺得,這孩子怎麼可以這麼的懂事。
泰北的生活簡單而純樸,雖然物質生活不比台灣,但是我想那裏的人們卻比生活在台灣的人們,快樂許多許多。我懷念那隨處可見但是永遠不會走錯人家的山雞、我懷念那滿滿都是星星的星空、我懷念那天黑就會收起來的店、我懷念那打開水龍頭就直接喝的水、我懷念那很大一份只要十塊泰銖的西米露、我懷念每天摸黑走路回家、我懷念那只有5度c,我們還必須要開會、作教具、甚至洗澡的夜晚、我更懷念老是穿著拖鞋上課的孩子,這些我所懷念的生活情境如果不是我身歷其境,到了當地生活,否則光靠在台灣的成長經驗,那真的真的很難想像。我希望將來的我可以不只是懷念,更可以有機會再一次到當地做志願服務。
[「身分證拿出來」「護照借我看」,聽起來不難做到的兩句話,
但是對有些人來說卻是難以實現。]
「教育」這件事情在泰北這小小的山上,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不論如何,家長都會想盡辦法盡量讓小孩完成學業。為什呢?持有中華民國護照,對我們大多數的人來說,似乎是非常稀鬆平常的事情,要護照,申辦、繳費,過幾天就有了,沒什麼!然而,對泰國清萊省滿星疊村的老師與孩子們來說,卻完全不是這回事。因為過去一些歷史背景的緣故,在山上的家長們,有的並沒有身分,因為他們可能是沒有報戶口,或者可能是從中國、緬甸、寮國更為貧困的山區,希望可以把這裡當作跳板,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而過來的。偷偷跑過來的因為非法入境既回不去也下不了山,所以要拿出身分證對這兩種身分的人來說是多麼困難的事情。更因為如此,終其一生都須待在清萊的身上,因為如果要下山,崗哨會查驗身分,想要下山就得偷偷從難以行走的山間小路通過,否則就得花大把銀子買通崗哨的衛兵。而如果你是在泰國出生的孩子,如果父母沒有身分,孩子當然也不會有身分,只有出生證明。孩子必須一直念書,念到15歲過後才可以換得身分證,有了身分證才能下山工作賺錢養家。如果出生證明弄丟了,或者沒有到醫院生產取得出生證明,那麼終其一生也很難從正當管道取得身分證。
這些種種的因素,是為甚麼當地這麼需要外界資源介入幫助的原因,他們需要的不只是物資,更迫切需要的是更好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還有文化刺激。
[我,是一個大學生,普普通通的學生。但在回龍小學,我搖身一變,
變成了老師還有小朋友口中,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
我們每天的生活就是早上針對當地的老師做師資培訓,下午到班級裡頭上課,晚上輔導育幼院的學生做功課。當地的不管老師學生還是家長,都稱我們這些志工為「oo老師」,我深深相信「當別人有多麼信任你時,你就要做到多麼的好」。可是要可以上台教學可非簡單之事,更何況我還是非教育的本科生,縱然有多次的營隊活動經驗,但是可從來沒有遇過「寫教案」還要「上台演練」。一開始可是非常的緊張,對於自己所寫的教案也很沒有信心,還好透過帶隊老師盧老師,跟其他團員的協助,給予意見回饋,還有自己前一天晚上的反覆演練,在課程的進行中都還算順利。
而出隊的過程中經過十天,不難發現在泰北華文補習學校,教學資源非常貧乏。白天在對老師上課時就知道,老師們的中文程度良莠不齊,有的是非常的認真,中文曾度也非常好,有的卻幾乎是到了「會講中文就可以當老師」的程度。除了師資程度有好有壞之外,教學的教材資源也是極為貧脊,舉例來說,跳早操的音樂據說是去年嶺東科技大學前來出隊時,所贈送給回龍小學的,之前根本沒有這麼多音樂。管理幼幼班秩序最有效果的手指搖,老師們也不曾想過可以這樣運用。不管上甚麼課,上課前應該要準備一些教材或者方法來作為"引起學習動機",當地的老師們也不曉得這樣的東西。在班級經營上,老師們也只懂得一味的使用大吼、大喊大叫等威嚴的方式來管理學生秩序。不懂得用其他的方式。除了教學上,當地學生的學習硬體設備也是有所缺乏。我們服務的回龍小學還是使用水泥教室,門窗與課桌椅也尚為完整。但是!隔壁村的其他中文小學可就不是這樣,破碎的門窗是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事情。而回龍小學裏頭,連一顆籃球也沒有,只有一片水泥的的廣場,是平常學生活動集會的地方。
而對於孩子們來說,我們的角色是介於「大姐姐」與「老師」之間,她們很清楚我們是老師,但是同時也是可以陪他們玩的大姐姐,所以孩子們肯定對我們有較多屬於輕鬆、育樂的期待。也因此,第一天和孩子接觸時,其實我是有點控制不了班級氣氛的,講課孩子也很容易就不專心,因為第一天的我還沒有抓到要領。那一天,我非常的沮喪,但也因為這樣沮喪的心情,讓我沉靜下來思考以及和別人討論,為什麼我的教學會不如想像中的成功。隔天,當我調整自己重新上台後,孩子們一雙雙發亮的、緊緊盯著你的眼睛讓我知道,我一切的努力跟辛苦都值得了!!看到他們快樂、有所學習,我自己也跟著歡欣了起來。
[『聖過一切的愛』,是我十天當中聽到最喜歡的一句話,
因為在范奶奶的身上,我真的看到了「無私的愛」]
還記得第一天到達育幼院時已經晚上八點多,吃過晚餐,九點多開始開會,一直弄到了凌晨三四點才就寢,接下來的幾天也是如此,每天早上還得在大約十幾度下爬起來,才三天我的身體已經快要吃不消,其他團員們也是,到了後面幾天陸陸續續都感冒、發燒。我常在想,我們只是來到這裡幾天而已,作的事情也只是盡我們所能的把我們會的教給老師小孩。但是范奶奶,這麼一個人卻做了這麼多這麼多的事情。買地、蓋育幼院、收容孩子、管理育幼院、管理一個小學……這一件一件都不是小工程,其中更有許許多多瑣碎的事情,范奶奶卻一個人打理好這一切了,而且一做就是「七年」。二OO七的聖愛心訊紀錄著育幼院的服務成果,上面寫著:「孩子們從自卑、自憐、說謊、打架、調皮、懶惰,到現在是自信、自愛、活潑聽話、誠實、禮貌、用功又勤勞,重視心靈健康,知道感恩、惜福、自助與助人!」。這十天的服務,我們享受了奶奶用七年換來的成果。第一天見到我們,每個孩子都熱烈大聲的唱著歌,歡迎我們;平常孩子個個有禮貌,「奶奶好」「姐姐好」是他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在學校的表現,聖愛的孩子也總是勝過其他村子裡的小孩。七年的努力,范奶奶從不間斷。一個退休老師,做了這麼多,也因為這麼多年的努力,讓現今的聖愛兒童之家可以有著不錯的生活物質條件,水泥屋,我們還可以住雙人套房,喇叭電腦等3c設備一應俱全,水電不缺,還有村子裡唯一的無線網路。這麼多年的努力,讓現今的回龍小學可以招生率年年升高,家長們都急著想把孩子送到回龍。下個學期開始,回龍小學也要開始中學部的課程。
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家,不是在家裡享受子女奉養,含飴弄孫的生活。而是選擇到異鄉去奉獻付出,范奶奶真的是奉獻出了他一生「無私的愛」。范奶奶全身散發著光芒,她為這黑暗的泰北華文教育,帶來了一大束光芒,而且這光芒還會繼續擴大。
[第一次,我當了團長!]
我是個很容易緊張、同時也很有責任心的人,越想要把事情做好就越是緊張。擔任團長這麼重大的職務,對我來說還是人生的頭一遭。還記得剛到的前兩天我的心情始終非常低落,晚上還要躲起來偷哭,因為我覺得我做的不夠完美不夠好。可是「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就不會做了」,我勉勵我自己,檀未也在一旁安慰我「有些事情就是需要經驗,而我們現在就是在累積經驗,讓下一次可以更好」。經過兩天的調適、緩和,服務的過程我探索到許多自己的優缺點,如果我沒有經歷這些,我不會發現更多的自己,也不會學習到更多的待人處事。
有人常說:「機會留給準備好的人」,我覺得付出也是。付出不是你想就可以去做的。你要了解自己有甚麼能耐,可以為別人做甚麼事情,可以帶給別人甚麼?這一次不管是在領導方面,或者是在教學方面,我深深的覺得「唯有把自己準備好,才有付出的能力。」
[我不希望我走了,對當地來說卻像是一場夢,不希望這一切只是過眼雲煙。]
記得當我大一,第一次出營隊的時候學姐跟我說過「你現在所做的每件小事情,都很有可能對孩子的未來產生很大的影響。」往後我一直把這句話謹記在心,對於每一次的服務我都時時注意自己的所作所為。但是我也曾疑惑,我這麼小心翼翼,認真準備的一切,真的可以對當地帶來影響嗎?我們只是短短的停留十天,扣掉車程其中實際跟老師孩子相處的根本不到十天,這麼短的時間要怎麼改變這一切?我聽去年的志工說,去年志工回台灣之後,孩子們都還繼續跟志工保持聯絡,我想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跟媒介,有機會可以繼續給他們正向的力量。對於當地的老師也是一樣,我們走後,希望這一切不會只是一場歡樂的夢,而是真真正正實質的帶給他們刺激、學習,可以繼續和老師孩子們透過網路來保持聯絡。也希望下一年志工活動可以持續,為泰北帶來更長期、更專業、更穩定的協助,因為羅馬也並非一天所蓋成的。
[我感謝所有的一切]
這一次,要感謝的人真的太多太多。感謝泰北當地的所有的孩子與老師,讓我們有機會去服務,因為在我們教導孩子與老師的同時,我們自己也在學習。有范奶奶跟育幼院的長工阿才叔叔及其他兩位阿姨,我們才能在泰北有衣食無虞的生活。感謝實踐大學的每一位老師,有秀玟老師我們才可以順利解決許多行政上的手續,有歐陽院長的帶領我們才能擁有這些這麼棒的回憶,有盧老師的教導我們才能順利的進行這麼多的教案,有宋老師的幫忙我們才能平安的出國回國,還有這麼多美麗的照片,有張老師的協助我們才能完美的帶給當地一些音樂的陶養。我也感謝這一次贊助我們的單位,包括台灣民主基金會、新竹貨運…每一個願意提供我們資源的單位、老師及個人,有你們我們才能這麼放心的進行活動。最後,我也要感謝志工團的每一位團員,有這麼厲害、這麼主動的你們,2009年實踐大學民生學院泰北志工團才能夠進行得如此完美順利。謝謝你們!在我的生命裡,留下了美麗的扉頁。
1月22日的上午,我記得那天艷陽高照。十天,讓我開心、難過、感動、成長焦慮、憤怒的十天,要在清邁機場跟這十天說再見了!當我一坐上飛機,短短十天的泰北生活,全部一鼓腦的瞬間閃過我腦海中,五味雜陳的情緒,讓我久久無法平息。因為有太多太多的衝擊,不管是文化上或者是生活上,完全超乎我的想像之外,也因為我是團長,許多的責任與壓力是我沒遇過的。
[在這被世界遺忘的角落,那裡的生活,若非親眼所見,否則真的難以想像。
回國後我仍然時常想起那令我懷念的日子。
土屋牆、茅草屋頂、黃土地、這樣的住屋型態,和台灣擁擠、現代化的水泥大樓相比,完完全全是兩個世界的事。即便是台灣早期的三合院,至少還有使用紅磚頭來蓋房子,但是在那裏,窮苦的人家基本上還是土屋牆,有錢一點的人才有水泥房或者是紅磚房可以住。而幸福的我們,住在聖愛育幼院之家,托范奶奶多年來辛苦的福,我們才有與當地相比算是高級的水泥屋子可住,也才有瓦斯跟熱水可以使用。山上的氣溫溫差非常大,白天中午可以熱到近30度,晚上可能只有5度左右,育幼院的院童通常如果沒有特別的事情,都會在下午就洗澡,也因此都洗冷水澡,他們可以洗到熱水澡的機會幾乎是零,因為一切的資源都很珍貴,必須要愛惜使用,而山上其他人家,如果天冷了哪有台灣甚麼暖爐、暖暖包這些先進的設備,都是全家人圍著火爐,一邊燒木材取暖一邊談天說笑。在這樣的生活下,每個孩子都非常的知足,記得有一天,有個小女孩的鞋子走著走著就壞了,我說要買雙給她,她非常堅持的拒絕我,因為我們去到泰北陪他們教他們,她已經很開心了!她知道不可以再多跟我們要求甚麼,在那當下我突然覺得,這孩子怎麼可以這麼的懂事。
泰北的生活簡單而純樸,雖然物質生活不比台灣,但是我想那裏的人們卻比生活在台灣的人們,快樂許多許多。我懷念那隨處可見但是永遠不會走錯人家的山雞、我懷念那滿滿都是星星的星空、我懷念那天黑就會收起來的店、我懷念那打開水龍頭就直接喝的水、我懷念那很大一份只要十塊泰銖的西米露、我懷念每天摸黑走路回家、我懷念那只有5度c,我們還必須要開會、作教具、甚至洗澡的夜晚、我更懷念老是穿著拖鞋上課的孩子,這些我所懷念的生活情境如果不是我身歷其境,到了當地生活,否則光靠在台灣的成長經驗,那真的真的很難想像。我希望將來的我可以不只是懷念,更可以有機會再一次到當地做志願服務。
[「身分證拿出來」「護照借我看」,聽起來不難做到的兩句話,
但是對有些人來說卻是難以實現。]
「教育」這件事情在泰北這小小的山上,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不論如何,家長都會想盡辦法盡量讓小孩完成學業。為什呢?持有中華民國護照,對我們大多數的人來說,似乎是非常稀鬆平常的事情,要護照,申辦、繳費,過幾天就有了,沒什麼!然而,對泰國清萊省滿星疊村的老師與孩子們來說,卻完全不是這回事。因為過去一些歷史背景的緣故,在山上的家長們,有的並沒有身分,因為他們可能是沒有報戶口,或者可能是從中國、緬甸、寮國更為貧困的山區,希望可以把這裡當作跳板,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而過來的。偷偷跑過來的因為非法入境既回不去也下不了山,所以要拿出身分證對這兩種身分的人來說是多麼困難的事情。更因為如此,終其一生都須待在清萊的身上,因為如果要下山,崗哨會查驗身分,想要下山就得偷偷從難以行走的山間小路通過,否則就得花大把銀子買通崗哨的衛兵。而如果你是在泰國出生的孩子,如果父母沒有身分,孩子當然也不會有身分,只有出生證明。孩子必須一直念書,念到15歲過後才可以換得身分證,有了身分證才能下山工作賺錢養家。如果出生證明弄丟了,或者沒有到醫院生產取得出生證明,那麼終其一生也很難從正當管道取得身分證。
這些種種的因素,是為甚麼當地這麼需要外界資源介入幫助的原因,他們需要的不只是物資,更迫切需要的是更好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還有文化刺激。
[我,是一個大學生,普普通通的學生。但在回龍小學,我搖身一變,
變成了老師還有小朋友口中,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
我們每天的生活就是早上針對當地的老師做師資培訓,下午到班級裡頭上課,晚上輔導育幼院的學生做功課。當地的不管老師學生還是家長,都稱我們這些志工為「oo老師」,我深深相信「當別人有多麼信任你時,你就要做到多麼的好」。可是要可以上台教學可非簡單之事,更何況我還是非教育的本科生,縱然有多次的營隊活動經驗,但是可從來沒有遇過「寫教案」還要「上台演練」。一開始可是非常的緊張,對於自己所寫的教案也很沒有信心,還好透過帶隊老師盧老師,跟其他團員的協助,給予意見回饋,還有自己前一天晚上的反覆演練,在課程的進行中都還算順利。
而出隊的過程中經過十天,不難發現在泰北華文補習學校,教學資源非常貧乏。白天在對老師上課時就知道,老師們的中文程度良莠不齊,有的是非常的認真,中文曾度也非常好,有的卻幾乎是到了「會講中文就可以當老師」的程度。除了師資程度有好有壞之外,教學的教材資源也是極為貧脊,舉例來說,跳早操的音樂據說是去年嶺東科技大學前來出隊時,所贈送給回龍小學的,之前根本沒有這麼多音樂。管理幼幼班秩序最有效果的手指搖,老師們也不曾想過可以這樣運用。不管上甚麼課,上課前應該要準備一些教材或者方法來作為"引起學習動機",當地的老師們也不曉得這樣的東西。在班級經營上,老師們也只懂得一味的使用大吼、大喊大叫等威嚴的方式來管理學生秩序。不懂得用其他的方式。除了教學上,當地學生的學習硬體設備也是有所缺乏。我們服務的回龍小學還是使用水泥教室,門窗與課桌椅也尚為完整。但是!隔壁村的其他中文小學可就不是這樣,破碎的門窗是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事情。而回龍小學裏頭,連一顆籃球也沒有,只有一片水泥的的廣場,是平常學生活動集會的地方。
而對於孩子們來說,我們的角色是介於「大姐姐」與「老師」之間,她們很清楚我們是老師,但是同時也是可以陪他們玩的大姐姐,所以孩子們肯定對我們有較多屬於輕鬆、育樂的期待。也因此,第一天和孩子接觸時,其實我是有點控制不了班級氣氛的,講課孩子也很容易就不專心,因為第一天的我還沒有抓到要領。那一天,我非常的沮喪,但也因為這樣沮喪的心情,讓我沉靜下來思考以及和別人討論,為什麼我的教學會不如想像中的成功。隔天,當我調整自己重新上台後,孩子們一雙雙發亮的、緊緊盯著你的眼睛讓我知道,我一切的努力跟辛苦都值得了!!看到他們快樂、有所學習,我自己也跟著歡欣了起來。
[『聖過一切的愛』,是我十天當中聽到最喜歡的一句話,
因為在范奶奶的身上,我真的看到了「無私的愛」]
還記得第一天到達育幼院時已經晚上八點多,吃過晚餐,九點多開始開會,一直弄到了凌晨三四點才就寢,接下來的幾天也是如此,每天早上還得在大約十幾度下爬起來,才三天我的身體已經快要吃不消,其他團員們也是,到了後面幾天陸陸續續都感冒、發燒。我常在想,我們只是來到這裡幾天而已,作的事情也只是盡我們所能的把我們會的教給老師小孩。但是范奶奶,這麼一個人卻做了這麼多這麼多的事情。買地、蓋育幼院、收容孩子、管理育幼院、管理一個小學……這一件一件都不是小工程,其中更有許許多多瑣碎的事情,范奶奶卻一個人打理好這一切了,而且一做就是「七年」。二OO七的聖愛心訊紀錄著育幼院的服務成果,上面寫著:「孩子們從自卑、自憐、說謊、打架、調皮、懶惰,到現在是自信、自愛、活潑聽話、誠實、禮貌、用功又勤勞,重視心靈健康,知道感恩、惜福、自助與助人!」。這十天的服務,我們享受了奶奶用七年換來的成果。第一天見到我們,每個孩子都熱烈大聲的唱著歌,歡迎我們;平常孩子個個有禮貌,「奶奶好」「姐姐好」是他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在學校的表現,聖愛的孩子也總是勝過其他村子裡的小孩。七年的努力,范奶奶從不間斷。一個退休老師,做了這麼多,也因為這麼多年的努力,讓現今的聖愛兒童之家可以有著不錯的生活物質條件,水泥屋,我們還可以住雙人套房,喇叭電腦等3c設備一應俱全,水電不缺,還有村子裡唯一的無線網路。這麼多年的努力,讓現今的回龍小學可以招生率年年升高,家長們都急著想把孩子送到回龍。下個學期開始,回龍小學也要開始中學部的課程。
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家,不是在家裡享受子女奉養,含飴弄孫的生活。而是選擇到異鄉去奉獻付出,范奶奶真的是奉獻出了他一生「無私的愛」。范奶奶全身散發著光芒,她為這黑暗的泰北華文教育,帶來了一大束光芒,而且這光芒還會繼續擴大。
[第一次,我當了團長!]
我是個很容易緊張、同時也很有責任心的人,越想要把事情做好就越是緊張。擔任團長這麼重大的職務,對我來說還是人生的頭一遭。還記得剛到的前兩天我的心情始終非常低落,晚上還要躲起來偷哭,因為我覺得我做的不夠完美不夠好。可是「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就不會做了」,我勉勵我自己,檀未也在一旁安慰我「有些事情就是需要經驗,而我們現在就是在累積經驗,讓下一次可以更好」。經過兩天的調適、緩和,服務的過程我探索到許多自己的優缺點,如果我沒有經歷這些,我不會發現更多的自己,也不會學習到更多的待人處事。
有人常說:「機會留給準備好的人」,我覺得付出也是。付出不是你想就可以去做的。你要了解自己有甚麼能耐,可以為別人做甚麼事情,可以帶給別人甚麼?這一次不管是在領導方面,或者是在教學方面,我深深的覺得「唯有把自己準備好,才有付出的能力。」
[我不希望我走了,對當地來說卻像是一場夢,不希望這一切只是過眼雲煙。]
記得當我大一,第一次出營隊的時候學姐跟我說過「你現在所做的每件小事情,都很有可能對孩子的未來產生很大的影響。」往後我一直把這句話謹記在心,對於每一次的服務我都時時注意自己的所作所為。但是我也曾疑惑,我這麼小心翼翼,認真準備的一切,真的可以對當地帶來影響嗎?我們只是短短的停留十天,扣掉車程其中實際跟老師孩子相處的根本不到十天,這麼短的時間要怎麼改變這一切?我聽去年的志工說,去年志工回台灣之後,孩子們都還繼續跟志工保持聯絡,我想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跟媒介,有機會可以繼續給他們正向的力量。對於當地的老師也是一樣,我們走後,希望這一切不會只是一場歡樂的夢,而是真真正正實質的帶給他們刺激、學習,可以繼續和老師孩子們透過網路來保持聯絡。也希望下一年志工活動可以持續,為泰北帶來更長期、更專業、更穩定的協助,因為羅馬也並非一天所蓋成的。
[我感謝所有的一切]
這一次,要感謝的人真的太多太多。感謝泰北當地的所有的孩子與老師,讓我們有機會去服務,因為在我們教導孩子與老師的同時,我們自己也在學習。有范奶奶跟育幼院的長工阿才叔叔及其他兩位阿姨,我們才能在泰北有衣食無虞的生活。感謝實踐大學的每一位老師,有秀玟老師我們才可以順利解決許多行政上的手續,有歐陽院長的帶領我們才能擁有這些這麼棒的回憶,有盧老師的教導我們才能順利的進行這麼多的教案,有宋老師的幫忙我們才能平安的出國回國,還有這麼多美麗的照片,有張老師的協助我們才能完美的帶給當地一些音樂的陶養。我也感謝這一次贊助我們的單位,包括台灣民主基金會、新竹貨運…每一個願意提供我們資源的單位、老師及個人,有你們我們才能這麼放心的進行活動。最後,我也要感謝志工團的每一位團員,有這麼厲害、這麼主動的你們,2009年實踐大學民生學院泰北志工團才能夠進行得如此完美順利。謝謝你們!在我的生命裡,留下了美麗的扉頁。
2009年2月17日 星期二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