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病房」影片心得
我是個健康的孩子,所以其實並沒有太多機會到大醫院去接觸大忙人醫生,當然偶爾感冒一定是有,只是我記得小時候家裡隔壁診所的醫生都很和藹可親,牙醫也是那種會把小朋友騙的乖乖的親切醫生,所以對於醫生的印象,我一直沒有太多負面的印象。一直到我上大學之後,聽到許多老師在分享,或者是去參觀醫院的社工室,才知道在醫院工作中的社工面對的醫生是多麼不友善的環境,也才知道病人面對的醫生是多麼的無情。
片中的兩個醫生,請容我用比較粗俗的兩個字來形容—「白目」。實習醫生傑森一心一意只想要做研究,在自己學術的領域裡鑽研,儘管到了最後,貝寧已經失去呼吸而他確是用幾進粗暴的行為來試圖搶救她,而且因為還是因為「她是研究對象,不可以死」。在這目的達成的過程中,傑森不擇手段,從來沒有想過他研究的對象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並非實驗室裡的小白鼠。制式的問答、毫無關心意味的話語、不尊重病人的行為,到最後最折磨貝寧的不是那些疼痛,而是「失去人性的尊嚴」。這些在我們社工眼中被認為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我相信是跟家庭教育與成長經驗有關,而非醫生養的訓練。如果一個醫生從小就是被教育要愛護小動物,那他長大後可以忍下心對這世界不聞不問嗎?這世界上還是有很多願意去關心病人和病人溝通的醫生,例如侯文詠、連加恩、還有侯文詠小說<白色巨塔>中的蘇怡華,當然他們是有名的公眾人物,但不知名的還有很多很多每年願意到偏遠地區義診的醫生,很多我們看不到的角落。而且對於人、生命的尊重與關懷,我想這是從小培養起的,會關心人的人,儘管有可能因為所處的環境讓他變冷默,但是我相信對人與生命的那一份關懷還是會在的。所以我寧願相信一個醫生會不會去了解病人關心病人,是跟他從小有關而非因為他在醫生養成的過程中所培養的。當然,這樣的因果關係並非絕對,我只是不相信七年真的可以把人們的惻隱之心完全給抹煞嗎?
片中的護士長蘇西,為貝寧痛苦又冰冷的醫病生涯注入一股暖流,不管是照顧生活起居,例行的測量工作,蘇西總是柔軟又溫柔的對待。我想在護理訓練的過程中,「對人性的關懷」這個部分可能和社工是相同的。尤其是蘇西在貝寧最接近死亡的時候,貝寧邀請她一起坐下來和他談論死亡,這一段特別感人,我一邊哭一邊看,因為貝寧深切的體悟到,人在柔軟時是多麼需要他人的關愛,但是她卻是用他的痛苦換得最後這樣的體會,這樣的代價未免也太大。另一方面蘇西也告訴他,她有權利可以在死亡後選擇要不要急救。這是給病人的尊重,病人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命要不要刻意下去,我無法用文字來形容我現在心中的感受,這種感受是一種當自己受到他人尊重對待時的激動。
生病中的貝寧,除了死亡詩的陪伴,她幾乎一個人面對所有的事情。那種孤單、無助、無力、寂寞感可想而知。這樣的結果貝寧,自己也要負一點責任的,它可以要求醫生她不想要參加「八次全劑量」的療程了,但他選擇尊重學術,她可以告訴醫生不要隨意掀開她的衣服,但是她微笑以對。是自己不願意走入人群和人互動,選擇走進讀書館鑽研在自己的世界,對學生嚴苛不近人情,所以這樣難堪的孤單貝寧自己該負些責任的。只是,心理一邊責怪貝寧的我,一邊也不安了起來。如果假設貝寧是我的案主”我怎麼可以責怪我的案主”這樣的聲音一直在我耳邊迴響好幾日,但是想一想,我並沒有因為這樣而不願意去給予她支持與力量,因為過去不管什麼樣的原因造成今日這樣的結果,貝寧現在就是如此楚楚可憐,責怪也不能改變什麼,不如坦然接受這樣的狀態,然後趕緊想辦法繼續工作下去。在快要四年的社工訓練中,除了一些專業技巧之外,讓我感到收穫最大的是「學習正面思考的力量」,不論如何事情一定有優缺點兩面,試圖著去朝正向、積極發展,這個力量真的非常非常非常的重要,不管在面對案主、面對工作、面對身邊朋友甚至是面對自己的人生,朝著正向思考發展,會讓人快活一點。
某一方面來說,我是個多愁善感的人,講白話一點就是「愛哭鬼」啦!一邊激動哭著一邊看完這部電影的我,讓我更清楚的明白到如果有一天我到了醫療的工作環境,也就是可能需要常常面對生離死別的環境的話,也許我可能難過的比病人家屬還要慘,因為死亡的力量真的太可怕。在即將畢業的大四下,我確信我大概是不會去找尋醫療環境的工作機會吧!!
心靈病房這一部片我覺得拍的非常好,好在哪?人物背景的挑選和手法。他們特別挑選了一個孤單又高傲的大學教授,更加突顯了病人的可憐、痛苦,而女主角每一次都挑選自已曾唸過的詩詞,來表達他現在的感受,或者是自己對著鏡頭講話,這種獨白的方式,讓人更容易接近他的內心世界。也讓沒有工作經驗的我們,用印象最深刻的方式預先感受到未來可能面對的案主的心理狀況。病人貝寧教授從願意配合,到機械似的回答、到幾近絕望。強烈的讓我們感受到醫療體系的可悲。可悲的是因為科技發展到一種極為優越的時候,卻沒有辦法多給病人一點快樂。沒錯,優良的醫學方法的確可以延長病人的生命,但是如果這樣的延長是痛苦,那延長的意義何在??如果拿快樂的活著跟延長生命比較起來,快活的活著重要多了,但是片中的柯醫生無法體會這個,在貝寧痛到快要死掉的時候還是不願意給她嗎啡止痛,一個瀕死的病人你還擔心嗎啡對她的不良影響嘛??病人最需要的是有關懷、溫暖、有尊嚴、快活的度過人生最後一段路。希望有朝一日,全世界的醫療環境都可以成為友善、溫暖的地方,這樣的說法也許有點不切實際,但是我深深相信只要我一直用力的這麼相信著,並且改變我身邊的人,這樣的信念一定會被傳開來的。
看了你的心得,我真的覺得你好棒。好多時候我看不到這樣溫馨的想法。 現在的環境教育出各種
回覆刪除不同的人,美其名多元,卻也印證了古人言人異於禽獸者幾希?的說法。真希望像你這樣想法的人
可以多一些,世界應該更好吧 。謝謝你的心得,我想我今天應該會很快樂謝謝囉。little angel